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leitz测量仪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leitz测量仪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2400f和1290f怎么选?
1 12400f和1290f之间选择12400f。
2 12400f增强的人工智能性能所能实现的各种用例,包括前面提到的相机功能,还有合作的徕卡Leitz Look滤镜拍摄带有标志性焦外效果的Pro级别图像,以及改进的检测你持有手机的位置以优化天线性能。
l8出了l9还值得买吗?
1 l8出了l9依然值得买。
2 I9增强的人工智能性能所能实现的各种用例,包括前面提到的相机功能,还有合作的徕卡Leitz Look滤镜拍摄带有标志性焦外效果的Pro级别图像,以及改进的检测你持有手机的位置以优化天线性能。此外,高通公司正在增加人工智能驱动的采样,提供NVIDIA DLSS式的效果(即深度学习超级采样,通过降低分辨率再使用 AI修补以提高游戏性能)
徕卡除了做手机镜头还干了些什么?
哈哈哈。 徕卡没做过手机镜头。你仔细看一下华为手机的广告词,“经过徕卡认证”。注意他用的是“认证”而不是“生产”,徕卡顶多是提供了色彩的算法。
徕卡可谓相机里的劳斯莱斯。由一家同名的德国公司生产的照相机的品牌,由莱茨(Leitz)和照相机(camera)的前音节组成。公司的原名为恩斯特·徕茨公司。 目前拆分为三家公司:徕卡相机股份公司、徕卡地理系统股份公司和徕卡微系统有限公司,分别生产照相机、地质勘测设备和显微镜。“徕卡”品牌由徕卡微系统股份公司持有,并授权另两家公司使用。徕卡相机最初问世于1913年,是世界上最早35mm的照相机。
每一个摄影爱好者都希望拥有一台m系列的徕卡。他还生产各种镜头、中画幅相机,单反,微单,卡片机等等。
所以徕卡只要跟显像有关的都生产,但目前还没生产过手机镜头。
德国徕卡公司因其高品质相机而享誉全球,不过近几年该公司并不羞于将其名称授权给其它产品,时至今日,您可以买到徕卡商标的耳机、包、松下相机还有中国玩家们熟知的智能手机。现在徕卡似乎又有新货,首次进入了制表业务……
徕卡本月发布的L1、L2机械表就是这么一款贴牌产品,由制表商Hodinkee负责制造,简约的外观,并不复杂的机芯,共同构成了这个在腕表行业看来并没有太大卖点的外观。白色指针以及镶嵌的红宝石构成的红点勉强能够让人想起徕卡这个品牌(当然表面上的LEICA还是会提醒你它的身份)。
两款手表都采用手动上链机械机芯,由德国LehmannPräzision GmbH制造,L1和L2型号的区别在于后者是GMT型号,它通过添加带有小时标记的内部旋转表圈来追踪第二个时区,还有一个日夜指示器。
这两款手表的价格尚未定价,但徕卡承诺,徕卡L1的售价不会超过10,000欧元。据说第一年的产量仅有400个,还将推出一个特殊的18K玫瑰金表壳(与默认的不锈钢相对)的Leica L2,限量版型号都带有红色表盘。
谢谢邀请
徕卡与蔡司齐名,是著名的光学设备生产商,莱卡生产的相机、工程测量设备(全站仪、水准仪和经纬仪)、工业测量系统等均为世界顶级产品之一。激光测量、地空影像等应用领域中,莱卡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和设备、系统提供商。
徕卡的贵,真的是因为“贵”而贵吗?
谢邀,徕卡利益相关者,从事徕卡相机、镜头及相关配件零售业务已经十余年了。首先小小地表达下疑惑,不是特别理解题主所谓“因为贵而贵”是指什么,是说徕卡是否真的值得这么贵吗?
我们打个比方吧,就比如说徕卡的镜头M- noctilux 50/0.95 ASPH。
徕卡的50mm f0.95,凭什么要七万多?!
光圈只是大了几档,为什么价格差别那么大?!
我相信,一定有不少人在看到徕卡大光圈的镜头价格时会发出如上惊叹:为什么会这么贵?
● 研发成本 ●
大光圈并非只是简单增加镜头口径。所有光学镜头都会存在一定的像差,如:球差、彗差、像散、色散、场曲、畸变等,这对成像都有负面作用,尤其在大光圈下,矫正各种像差会更加困难(相信你也深有体会,通常单反镜头都有个最佳光圈的说法,一般在F8左右,而不是最大光圈下)。
为了这多出来的几档光圈,整支镜头的设计复杂性是指数上升的。要改善最大光圈成像质量,镜头在研发时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比如在结构上改良镜组设计,用料上采用昂贵的萤石玻璃,加入超低色散镜片之类,甚至手工研磨非球面镜片。
从1966年最早的50/1.2,到现在的50/0.95,NOCTILUX 历经50年岁月变迁、三代更迭,已经成为了一段传奇。人眼的 “最大光圈” 不过在 2-3 之间,光圈到 F1 已然超过人眼感知度的极限,这枚镜头大胆突破了 1:1 的光学极限。
(完成抛光后的镜片)
● 制造成本 ●
之前我们公众号(君峰影像)上也推送过一期视频,讲的就是徕卡的镜头是怎样生产的,你会看到它的打磨以及装配都是由经验丰富的技师手工完成,人工成本也是相当大的。
别看是小小一片玻璃,其实光是玻璃镜片本身的原料就已经是难上加难的高科技工业。
以 Leica 镜头来说,里面使用的镜片光是玻璃配方就有超过百种(还有一些以前用过,现在已经停产的),在经过配方融解、混合、凝固之后,还必须经过非常长时间的「退火」,也就是让玻璃从融解高温降到能用手拿的程度。
由于玻璃退火速度越慢越能提高镜片的折射率,因此 Leica 的玻璃退火需要六周,差不多是每小时降温一度。这不仅意味着做一颗镜头要很久(约五十二周),再加上Leica坚持不用化学药剂帮助玻璃融解、精密控温等,直接造成 Leica 镜头成本与售价暴涨。
这也是为什么一枚夜神能卖到8万,正是成本过高所致。
玻璃品质要经过60项检查
将镜片胶合,校正色散问题
镜片完成之后还要再经过一次测试,除了仪器测试外,也要经过肉眼测试完成
另外,Leica镜头外壳都是金属制造+CNC刻印,这点是 Leica 与日系镜头最大的不同之处。
很多人都会以为制造镜头只有镜片属于精密工业,但实际上镜筒制造的精密度要求并不亚于镜片!
虽说现在我们谈起“毒德”基本都是调侃的意思,但不得不承认,毒物依然是毒物,徕卡的大光圈镜头成像着实让人惊艳,润泽的奶油焦外,轻薄空气感,圆润的光斑,仿佛油画一般,让很多人迷恋。
一枚好的镜头,是可以历经时间考验的,你看现在二手市场上还有许许多多徕卡“老头”,成像素质依然可圈可点,也受到一些玩家的追捧。再加之光学技术的发展比起电子技术来说还是很缓慢的,所以一枚 “好头”,用上个几十年不成问题。
Leica M9+50 / 1.0,by Moaan
Leica M7+50 / 1.0,by Moaan
大光圈镜头的通光量与景深也是一大优势。除了上面提到的大光圈的焦外效果,它的通光量大才是吸引更多专业用户的绝招。进光更多,就可以保证快门速度,得到画质更佳的成像。
by Leica 50mm f0.95
比如在弱光环境下,很多小光圈镜头可能就直接拍不了,而大光圈镜头却可以。还记得Leica 50mm f/0.95 的广告语吗:“在微弱烛光下,依然可以手持拍摄”,所以比起 “味道”、“刀锐奶化” 这种心里的暗爽,大光圈镜头可以拍到更多场景,这是实实在在的优势。
Leica M-P 240+50 / 0.95,by EHA73
这支被封神的镜头,我想已经不必多言,它继承了1975年的Noctilux-50 1.0在光学领域无可匹敌的地位,几乎是徕卡倾尽光学研究结晶的极致之作,八片双高斯结构,其中两片非球面镜,三枚高折射率镜片,一片浮动镜片,全在总部工厂进行复杂的研磨和抛光。
Leica M10+50 0.95
Leica M9+50 / 0.95,by Van Yuen
为什么这支镜头这么贵?大概是因为“巨大、迷人的镜筒,如同一汪深渊”,“展现了顶尖光学品牌的顶尖技术”,而且“我能拍到的,你拍不到” 吧!
同理来说,徕卡在其他产品上,其实也都是付出了相当大的成本和努力的,只不过你看不到,或者说,你以为,“这不就是一堆玻璃吗?”
更多关于徕卡和摄影方面的知识,可以关注我们的其他平台,看到更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leitz测量仪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leitz测量仪器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