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量仪器
  • 2024-09-03 23:39:17
  • 0

机械测量仪器精度理论基础,机械测量仪器精度理论基础知识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机械测量仪器精度理论基础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机械测量仪器精度理论基础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根据测量误差要求推算出所需仪器的精度?例如测金属丝的直径要求测量误差小于0.5%,仪器精度为多少?

精度有二种说法!你这说的误差小于5%那这要求的精度就是这!小于5%。

机械测量仪器精度理论基础,机械测量仪器精度理论基础知识

这是一个误差比例的说法。

看你这想问的是绝对精度的说法。

那先要说出你测量对象的直径后才可换法出。

不确定度与精度的换算?

仪表中的精度指被测量的测得值之间的一致程度以及与其“真值”的接近程度,即是精密度和正确度的综合概念。

从测量误差的角度来说,精度是测得值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综合反映。 比如±1%,与不确定度是有关系的。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精度值=(最高量程-最低量程)X精度百分比 某只温度计 量程 0-200C,精度 ±1%,它的精度要求就是 ±(200-0)X1%= ±2C

怎样衡量距离丈量的精度?

1、影响一般距离丈量的因素主要有:1)测量工具的精度;2)操作精度两方面的影响。

2、避免丈量误差应采取的措施:1)测量工具应当选用精度较高满足测量精度的工具;2)对测量工具定期鉴定,保证精度的稳定性;3)操作人员要认真负责,对测量要求级别高的工作任务必须持证上岗;4)初测后,必须进行复测,检验测量结果。

3、距离测量:测量地面上两点连线长度的工作通常需要测定的是水平距离,即两点连线投影在某水准面上的长度。距离测量的精度用相对精度表示,即距离测量的误差同该长度的比值,用分子为1的分式1/n表示。

4、距离测量的方法:量尺量距、视距测量、激光测距法、视差法测距和电磁波测距等,可根据测量的性质、精度要求和其他条件选择。

测量精度的高低是由什么的大小来衡量?

相对误差是测量的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约定〕真值之比。乘以100%所得的数值,以百分数表示。

中误差不等于真误差,它仅是一组真误差的代表值。中误差的大小反映了该组观测值精度的高低,因此,通常称中误差为观测值的中误差。亦称“标准差”,对一组测量中的特大或特小误差反映非常敏感,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测量结果波动大小。这正是标准差在工程测量中广泛被采用的原因

测量精度定义?

测量精度是指反映测量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影响的程度,简称精度。

精度高,说明准确度与精密度都高,意味着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都小。

一切测量都应同时兼顾准确度和精密度,力求既准确又精密,才能成为精确的测量。

一般来说,工程测量中,占主要地位的是系统误差,应力求准确度高,所以人们习惯上又把精度称为准确度。

而在精密测量中由于已经采取一定的措施(如改进测量方法,改善测量条件)减小或消除了系统误差,因而随机误差是主要的。 

精度是测量值与实际值之间允许的误差范围。如1级精度表示测量值与实际值之间允许有百分之一的误差;0.5级的精度表示为两者之间允许有千分之五的误差。对于同一测量若干次,因测量的仪器和对象是一样的,总精度也是一样的,但视值可能有一些变化,而总体误差是在这个精度范围之内的,否则其中有一些变化或测量仪器不稳定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机械测量仪器精度理论基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机械测量仪器精度理论基础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