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测量仪器的管理类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测量仪器的管理类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测量的三个层次?
(1)定类测量:又叫类别或定名测量,是测量层次最低的一种。即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其数学特征主要是等于或不等于。如:社会研究中,对诸如人们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特征的测量。它们分别将被研究者划分成“男女、工人、教师、商人”等各种不同的群体或类别,且每一类别都是穷尽且互斥的,即既是相互排斥,互不交叉重叠,又对各种情况包罗无遗。
(2)定序测量:又叫顺序或等级测量,可以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其数字特征是大于或小于,它比定类测量高一个层次。比如:测量人们的文化程度,可将其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这是一种由低至高的等级排序,还有如:测量城市的规模,人们的社会地位,生活水平,住房条件等都属于定序测量。
(3)定距测量:又叫等距或区间测量。它不仅能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且可以确定它们互相间不同等级的间隔和数量差别。数值特征是加或减。比如:公元年代,智商,温度等。这些都可以进行加减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定距测量的值虽然可以为0,但这个0不具备数学中的意义。如说温度为零,并不是代表没有温度,二是说达到了冰点温度。
(4)定比测量:又叫等比或比例测量。它除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外,还有一个绝对的零点,即有实际意义的零。它测量所得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外,又能进行乘除运算。如:对人们的收入、年龄、出生率、城市人口等进行的测量都是定比测量。
测量按测量方式分类和按测量方法分类分别可分为哪些?
按测量方式可分:
1、直接测量:无需对被测量与其他实测量进行一定函数关系的辅助计算而直接得到被测量值得测量。
2、间接测量:通过直接测量与被测参数有已知函数关系的其他量而得到该被测参数量值的测量。
3、接触测量:仪器的测量头与工件的被测表面直接接触,并有机械作用的测力存在(如接触式三坐标等)。
4、非接触测量:仪器的测量头与工件的被测表面之间没有机械的测力存在(如光学投影仪、气动量仪测量和影像测量仪等)。
5、组合测量:如果被测量有多个,虽然被测量(未知量)与某种中间量存在一定函数关系,但由于函数式有多个未知量,对中间量的一次测量是不可能求得被测量的值。这时可以通过改变测量条件来获得某些可测量的不同组合,然后测出这些组合的数值,解联立方程求出未知的被测量。
6、比较测量:比较法是指被测量与已知的同类度量器在比较器上进行比较,从而求得被测量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用于高准确度的测量。 按测量方法可分: 1、直接测量法:不必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而能直接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2、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来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3、定义测量法:根据量的定义来确定该量的测量方法。 4、静态测量方法:确定可以认为不随时间变化的量值的测量方法。 5、动态测量方法:确定随时间变化量值的瞬间量值的测定方法。 6、直接比较测量法:将被测量直接与已知其值的同种量相比较的测量方法。
7、微差测量法:将被测量与只有微小差别的已知同等量相比较,通过测量这两个量值间的差值来确定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测量仪器的管理类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测量仪器的管理类别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