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测量仪器校准的方式有哪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测量仪器校准的方式有哪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计量仪器哪些需要检定?哪些只需校准就可以了?
计量仪国家规定的强检目录上的量具,如果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还有如果用于作为计量标准器的,这些必须进行强制检定;
行业标准中很少要求强制检定的;除此之外,均可以进行校准;当然校准也是需要建立计量标准并取得计量标准资质证书后,方能进行的。
编制一份明确的检定规程,里面必须写明检定的内容、判定的方法和标准。并且测量的标准件能够得到溯源。即需要更高一级别的标准件进行校准检定。
例如:1,检定游标卡尺;2,国标里面要检垂直度;3,贴合的紧密度等。
对于内外卡的检定,按国标是与标准量块作比对校验。但是如果没有标准量块,也可以用一把卡尺作标准件,其它卡尺与它作比对。即一把卡尺外校,其它卡尺与外校的卡尺比对,从而实现内校。
全站仪测量水平位移方式有哪些?
全站仪测量水平位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通过观测水平角和垂直角的变化来计算水平位移;
二是通过观测水平角和斜距的变化来计算水平位移。在实际测量中,可以使用全站仪的水平仪来校准水平,然后通过观测目标点的水平角和垂直角的变化,结合测量基线的长度,使用三角测量原理计算水平位移。
另外,也可以通过观测目标点的水平角和斜距的变化,结合测量基线的长度,使用三角测量原理计算水平位移。
这些方式都需要在测量前进行仪器校准和数据处理,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水准测量中提高测量精度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水准测量中提高测量精度的主要措施有:
1、在开始进行观测前,先将设备放置于阴凉通风避光的地方一段时间,使观测设备温度恢复到周围环境的温度,消除温度变化对观测结果的影响。
2、由于误差的存在,仪器的前后视距差和前后视距累计差无法绝对相等,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某个值为最大限值,要求实际观测的前后视距差和前后视距累计差误差小于这个要求的值,从而保证观测精度。
3、在相邻测站上观测时,将两水准尺轮流作为前、后尺使用观测,在进行返测时,需要对设备重新进行校准整平,所使用的两个水准尺也应该调换位置,每个测段内的观测站的个数为偶数个且往测和返测站应为偶数个。
4、在各个连续的观测站安装仪器时,两个脚螺旋要与水准观测路线保持平行,另一只脚螺旋轮换放到水准观测路线的左侧和右侧进行观测。
5、在进行往返测量时,同一个测段应该选择在不同的气象环境下观测。
6、观测时旋紧螺旋,在一个观测站内不可二次调焦。
总之,在进行观测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操作规范来执行观测工作,积极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结合实践操作,最大限度的挖掘一切影响水准观测的因素并采取正确的方法控制或消除其对观测结果的影响,确保观测结果的精度。
电子天平如何校准?
天平在使用前都必须先校准,后称重。但天平校准时必须保障及满足以上的基本要素,天平校准功能的有内部校准和外部校准两种,所谓内校是天平机械内安装了砝码称之为自动内校天平。外校属于人工外部使用砝码操作校准。两种校准方式虽不同。但操作的规则是一样的。天平的校准是: 只要天平断电、停电、转移或长时间使用都要进行校准。需要使用人员规范掌握,正确操作。
有的使用人员认为天平每年度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合格有效期内天平就是合格的,天平就是准确的,在检测天平时,遇到外校的根本没有自校砝码。
其实不然,计量检定部门按照《电子天平》检定规程要求使用标准砝码对电子天平的计量性能进行评判,天平的计量性能是否稳定,符合使用要求,并出具合格证书,但日常电子天平的准确性需要使用人员进行校准。
两者不可相互替代。扩展资料:使用注意1、事先把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并调节平衡螺母,调节平衡螺母时最好用镊子,使天平左右平衡。
2、右放砝码,左放物体。
3、砝码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夹取。在使用天平时游码也不能用手移动。
4、过冷过热的物体不可放在天平上称量。应先在干燥器内放置至室温后再称。
5、加砝码应该从大到小,可以节省时间。
6、在称量过程中,不可再碰平衡螺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测量仪器校准的方式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测量仪器校准的方式有哪些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