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测量仪器中的理论误差是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测量仪器中的理论误差是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理论实际误差什么意思?
这是由于测量所依据的理论公式本身的近似性,或实验条件不能达到理论公式所规定的要求,或者是实验方法本身不完善所带来的误差。例如热学实验中没有考虑散热所导致的热量损失,伏安法测电阻时没有考虑电表内阻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等。
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征?
按测量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性质可分为:偶然误差、系统误差和粗差三类。
(1)偶然误差
在同等观测条件下,大小、符号变化呈偶然性(即无规律性),但从大量误差的总体统计而言,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观测数据中的偶然误差是普遍存在的,从在量观测数据中可以发现,由于偶然因素的影响(照准、读数外界条件和仪器本身等)使观测数据忽大忽小,其符号呈正负变化,这种误差即是偶然误差。
根据概率统计理论可知:如果每个误差项对其总得的影响都是均匀地小,没有一项比其它项影响占绝对影响优势地位时,那么其和将服从或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故有时亦反偶然误差称之为随机误差。
(2)系统误差
在相同观测条件下,一系列观测数据其误差大小符号呈现出系统倾向性,或按一定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之为系统误差。如钢尺量距时,尺卡误差所引起的距离误差与所测距离长度成正比,距离愈长,积累误差愈大,这种误差属于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对观测结果的影响一般具有累积的作用,它对成果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在观测过程中是同时产生的,观测过程中,应采取措施消除或削弱其影响,使系统误差处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或在整个观测误差中处于次变的地位。当系统误差的存在对观测结果的影响不能用简单的方法排除时,亦可在数据处理(软件)中设法予以消除或削弱其影响。
(3)粗差
粗差指在正常观测条件下出现的最大的误差大于规范中规定的误差,通常比偶然误差大好几倍。工程测量中规定大于中误差二倍的误差为限差。一般测量过程规定大于三倍中误差的误差为极限误差。超过极限误差的观测值被认为是错误或粗差,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
相对误差计算公式是什么?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值
相对误差指的是测量所造成的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约定)真值之比乘以100%所得的数值,以百分数表示。一般来说,相对误差更能反映测量的可信程度。设测量结果y减去被测量约定真值t,所得的误差或绝对误差为Δ。将绝对误差Δ除以约定真值t即可求得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是一个无量纲的值。有的计量器具从实际使用的需要出发,为了确定其准确度或允许误差,往往用引用误差和分贝误差来表示。
绝对误差=实验值-理论值 相对误差=100%*绝对误差/理论值公式:平均偏差除以平均数(注意最后求出的是百分数)用途:常用于分析化学的定量实验。举例: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测定值: 0.0105 mol/l、 0.0103 mol/l 和 0.0105 mol/l则相对平均偏差的求算:三个数总和为0.0313,平均值为0.0104,分别用平均。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值=绝对误差/测量值真值是一个变量本身所具有的真实值,它是一个理想的概念,一般是无法得到。故在相对误差的计算中,可以用“测量值”代替“真值”。相对误差指的是测量所造成的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约定)真值之比乘以100%所得的数值,以百分数表示。一般来说,相对误差更能反映测量的可信程度。设测量结果y减去被测量约定真值t,所得的误差或绝对误差为Δ。将绝对误差Δ除以约定真值t即可求得相对误差。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真值。为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可以用百分比、千分比、百万分比表示,但常以百分比表示)。一般来说,相对误差更能反映测量的可信程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测量仪器中的理论误差是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测量仪器中的理论误差是指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