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汽车配件包胶立式注塑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汽车配件包胶立式注塑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注塑产品包胶怎么调?
调整注塑产品包胶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般的调整步骤:
1.调整注塑机参数:包胶是由注塑机的注射速度、压力和温度等参数控制的。可以逐步调整注射速度和压力,观察包胶效果的变化。如果包胶过多,可以降低注射速度和压力;如果包胶不足,可以增加注射速度和压力。
2.调整模具温度:模具温度对包胶效果也有影响。可以逐步调整模具的温度,观察包胶效果的变化。如果包胶过多,可以降低模具温度;如果包胶不足,可以增加模具温度。
3.检查模具设计:包胶问题可能与模具设计有关。检查模具的喷嘴、冷却系统等部分是否正常工作,是否需要进行修复或更换。
4.检查原料质量:包胶问题也可能与原料质量有关。检查原料的熔融指数、湿度等参数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可能需要更换原料。
在进行调整时,建议逐步进行,并记录每次调整的参数和效果,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优化。此外,如果您是在工业生产环境中进行调整,请确保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调节注塑产品包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调整注塑机的注射速度:增加注射速度可使熔融塑料更充分地填充模具腔体,从而减少气泡和物料流动痕迹,提高产品的包胶性能。
2. 调整模具温度:适当提高模具温度可使塑料熔融更充分,提高流动性,从而减少气泡和物料流动痕迹。
3. 调整注射压力:适当增加注射压力可以实现更充分的模具充填,减少物料流动痕迹。
4. 调整注射时间和保压时间:合适的注射时间和保压时间可以使模具内的塑料在注射结束后得到充分压实,减少气泡和物料流动痕迹。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产品的包胶要求有所不同,因此调整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注塑品包胶出现铲伤是怎么回事?
蚀纹保护不良。 3、模具胶位面碰伤。
原因: 1、原料流动性佳。(PA,ABS+PMMA) 2、模具配合不良,排气及装配间隙过大。 3、分型面有异物。 4、生产合模速度太快压力太大导致分型面压变形。 5、注塑压力过大,锁模力不够。 6、碰穿面撞塌,插穿面刮出毛刺。 7、合模机配模,推方不能锁死在B板,配模时推方被压回,红丹可配到,但实际分型面会有披锋。
缩水:塑件出模后收缩产生局部凹陷
原因:
1、产品主壁厚过薄而骨位或柱位过厚。
2、注塑保压压力小,外形尺寸偏小。
3、冷却不均、不够,局部过热,出模后局部收缩大。
拉凹:塑件出模时受力产生凹陷
原因:
1、前模或后模局部抛光不良,粘模。
2、顶出不平衡。
应力痕:制品表面出现与背骨位、加强筋、加胶或减胶位边界等相应的光泽区域。常称“光身、光印、骨影”(成型后立刻用羊毛毡擦拭,效果明显)。
原因:
1、熔体突然出现流速加快或分子链变向,出现应力不均衡。表面太光滑、纹理不够深或胶厚突变。
2、镶件配合不紧,填充时加高压有小松动,会导致应力产生(如牛角浇口镶件常出现凹痕)。
3、模具变形或组配问题,如注塑过程中顶针板变形、顶针、顶块微量后退等(与原因2类似)。
4、保压压力太高、模温太低、料温太低。
5、模具局部过热(无冷却的大顶针、大顶块、大斜顶),冷却不均匀,水路离应力痕产生部位太远。
发白:产品在脱模时局部受力处发白(颜色偏白),常见有“边发白、扣位发白、柱位发白、拖白”
原因:
1、出模时产品包斜顶,顶出后扣位拉白。
2、抛光不良,局部粘模,出模轻微变形,粘模部位拉白。
3、顶出布局不合理,出模轻微变形造成拉白。
4、顶针板变形或注塑机顶棍长度不一,造成顶出不平衡而产生拉白。
顶高、顶白:有顶针印的表面肉眼能看出稍微比别处高出一点(或有白色印痕)
原因:
1、粘模太紧、抛光不良。
2、顶针不够、布局不合理、直径太小。
3、顶出不平衡、顶针板倾斜、拉杆长度不一。
4、顶出机构有延时。
5、深腔塑件,因收缩导致分型面骨位或柱位的顶针、司筒失效,仅有作用在大面上的顶针顶出,造成顶高。
6、塑件壁厚较薄。
铲胶:出模过程中,顶出机构对塑件产生刮擦
原因:
1、斜顶高出胶位面,出模时铲胶(低0~0.10mm合适)。
2、斜面顶针无防滑,出模时产品偏移被铲伤。
3、斜顶或滑块粘模、抛光不良、行程不够等问题,导致出模时产品向某一方向偏移,被顶出机构铲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汽车配件包胶立式注塑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汽车配件包胶立式注塑机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